全自动非接触厚度测量仪(APS 系列)的测量原理主要基于光谱共焦原理和分光干涉原理,并结合上下双探头的结构设计,实现高精度非接触测量,具体如下:
一、核心测量原理
1. 光谱共焦原理

该原理利用光的波长与聚焦距离的对应关系实现厚度及高度测量,具体流程为:
- 光源发射与传输:设备搭载 “白色点光源”,光线通过光纤和镜组照射到待测物体表面。
- 共焦筛选: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物体后,仅聚焦于物体表面的光满足 “共焦条件”(即光线可精准汇聚于一点)。
- 信号接收与分析:满足共焦条件的反射光会传输至 “CMOS 光谱成像端”,通过光谱分析和算法计算,最终转化为物体的真实物理高度信息,进而得出厚度等参数。
2. 分光干涉原理

该原理针对硅片等特定材料的光学特性设计,适用于高精度厚度检测,核心特点为:
- 波长适配性:利用硅片在 1100nm 波长范围内的光学透明度,通过 IMS5420 干涉仪精准检测厚度。在此波长下,未掺杂与掺杂硅片均具备足够透明度。
- 测量范围:可检测厚度高达 1.05 毫米的晶片,对气隙的测量范围甚至可达 4 毫米。
二、结构设计与原理协同
为提升测量效率和参数覆盖度,设备采用光谱共焦双头对射设计,进一步优化原理的落地应用:
- 双探头布局:上下双探头对称设置,待测样片放置于两探头之间,一次测试即可同步获取厚度、TTV(总厚度偏差)、Bow(弯曲度)、Warp(翘曲度)、TIR(总指示读数)、LTV(局部厚度偏差)等全维度几何参数。
- 行业适配性:该双探头设计符合 SEMI(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)标准,使其在半导体、MEMS(微机电系统)、化合物外延等领域具备广泛适用性。
三、误差消除与精度保障
针对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及设备误差,原理应用中融入了专项优化方案:
- 对于翘曲测量,通过 “上下反对设定” 消除移动平台震动误差和虚拟基准平面带来的偏差,大幅提升 Bow、Warp 参数的测量精度。
- 结合高精度硬件(如分辨率 1nm 的传感器、防震系统),确保原理在实际检测中实现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的精度输出。
